汕头市潮南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0年,潮南区财政工作面临着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多重影响,困难之多、挑战之大是多年未有的。区财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年的目标任务,迎难而上、担当作为,进一步拓展和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统筹和集中财力,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较好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20年我区完成107279万元,同比下降1.43%,完成调整预算的102.48%。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0.82%。
(1)税收收入74213万元,下降2.76%,完成调整预算的101.55%。
(2)非税收入33066万元,增长1.7%,完成调整预算的104.63%。
2、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020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3488万元,下降1.59%,完成调整预算的96.87%。
(1)基本支出213943万元,增长3.72%;占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23%,其中:人员支出210488万元;公用支出3455万元。
(2)项目支出59545万元,下降16.89%(压减本级非刚性支出),占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1.77%。其中:经常性项目51025万元;一次性项目8520万元。
3、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20年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财力612447万元(其中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可支配财力210619万元),包括:(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279万元;(2)上级财力性补助收入98156万元;(3)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58413万元;(4)再融资一般置换债券收入3984万元;(5)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转贷收入10000万元;(6)亚行贷款项目债务转贷收入12542万元;(7)上年结转收入22073万元(其中收回存量资金7629万元)。
2020年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负担707677万元(其中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财政负担305849万元):(1)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3488万元;(2)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支出349028万元;(3)上年结转支出14216万元;(4)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还本支出(线下支出)3984万元;(5)地方政府债券偿还本金(线下支出)2231万元;(6)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安排的支出10000万元;(7)亚行贷款项目债务转贷支出12542万元;(8)亚行贷款还本支出(线下)2125万元;(9)体制和专项上解28005万元;(10)结转下年支出12058万元(结转规模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83%)。
收支相抵,缺口95230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68210万元弥补后(比年初预计调入132270万元减少64060万元),两本预算实际缺口仍达到27020万元,该收支缺口以“待调入资金”的方式作暂付款挂账处理。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2020年我区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113084万元,同比增长21.57%,完成调整预算的108.02%。各项收入完成情况:(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95694万元,增长74.2%。 实际取得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应为105806万元(对比年初预算缺口74194万元),增长92.61%,差额部分10112万元,包括国库上缴中央、省新增土地有偿使用费3312万元,以及退回练南地块出让金6800万元。(2)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5469万元;(3)彩票公益金收入337万元;(4)污水处理费收入1584万元。
2、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2020年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4081万元,同比下降24.11%,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7%。
3、全口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20年全口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326116万元(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可支配财力113801万元):(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3084万元;(2)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65277万元;(3)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转贷收入12500万元;(4)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转贷收入110000万元;(5)抗疫特别国债19800万元;(6)上年结转收入5455万元(其中收回存量资金717万元)。
2020年全口径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负担257906万元(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负担45591万元):(1)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4081万元;(2)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支出63026万元;(3)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还本支出(线下支出)12500万元;(4)地方政府债券偿还本金(线下支出)1510万元;(5)地方政府新增债券支出110000万元;(6)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19800万元;(7)上年结转支出4502万元;(8)结转下年支出2487万元。
收支相抵,盈余68210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弥补财力。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更正2020年预算数
因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第一年向区人大报告,2020年预算数(报人大批复数)的期初余额(即2020年上年结余数90297.48万元),由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期初余额数组成,根据2019年前三季度的实际发生数预测全年数据得出,未按照2019年全年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整。而全省财政社保预决算系统中2020年预算数的期初余额(71019万元)根据2019年全年实际执行情况直接导出。为确保2020年预算数的期初余额与全省财政社保预决算系统保持一致,表中插入“更正数额”一列,将2020年预算数的期初余额更正为71019万元,期末滚存结余数同步更正。
2、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我区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41393.08万元,预算执行进度173.16%。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6387.6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5005.43万元。
2020年我区执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66659.84万元,预算执行进度241.49%。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69544.7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97115.12万元。
收支相抵,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结余-25266.76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3157.07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2109.68万元。加上期初余额7101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43815.6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7203.32万元),累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结余(即期末滚存结余)45752.2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0658.6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5093.64万元。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根据预算法和财政部《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财预〔2015〕225号)规定,严格实行债务限额管理。经市政府批准,市财政局下达我区2020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67981.1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46583.18万元;专项债务限额321398万元。截至2020年底,我区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439090.56万元,控制在债务限额内,其中:区级存量债务53348.64万元(亚行贷款项目)、镇级存量债务2958.91万元、地方政府债券382783万元(一般债63160万元、专项债319623万元)。
2020年,市下达我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36484万元,其中:一般再融资债券3984万元、专项再融资债券12500万元, 一般新增债券10000万元、专项新增债券110000万元。一般再融资债券3984万元用于置换到期一般债券本金(借新还旧), 专项再融资债券12500万元用于置换到期专项债券本金(借新还旧)。一般新增债券10000万元安排用于乡村振兴(练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源头截污、雨污分流”项目)等2个项目。专项新增债券110000万元安排用于汕头市潮南区地方储备粮仓库等5个项目。
三、统筹盘活存量资金情况
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财政存量资金和暂付款挂账规模控制在规定范围内,2020年度区财政加大了存量资金统筹盘活力度,分2批次共收回盘活存量资金3.29亿元,收回财政总预算冲减暂付款或补充当年财力。按批次分:第一批收回存量资金0.55亿元,第二批收回存量资金2.74亿元。按资金来源类型分:历年上级结余结转资金0.83亿元,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权责发生制核算资金1.02亿元,其他暂存款0.94亿元,专户资金0.5亿元。
对结转未满两年被收回的存量资金,若2021年底前原项目资金确需继续使用,由区财政局在区级资金中统筹安排给予办理拨付手续,保障原结余项目资金继续使用。
四、2020年财政工作成效
2020年,区财政树牢主业主责意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扣区委区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落实“减税降费”,进一步拓展和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狠抓收入,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财政收入增长带来巨大的冲击。区财政积极采取措施筹集资金,加强对重点税源的跟踪监测、加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力度、积极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加快土地出让步伐,积极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全年收回盘活财政存量资金3.29亿元,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另外,最大限度争取上级在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我区倾斜与支持,全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52.17亿元,同比增长22.47%;争取新增债券资金12亿元,同比增长60%;争取直达资金7.46亿元,其中:抗疫特别国债1.98亿元、特殊转移支付2.9亿元;全年省市下达我区涉农资金4.24亿元,统筹整合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练江流域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上,集中财力办大事,对我区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统筹调度,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积极做好库款调度工作,保障防疫和复工复产资金需求,出台文件落实我区参加疫情防控人员的补助发放工作,全年共拨付防疫和复工复产专项经费6147万元,拨付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资金1128万元,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措施。及时兑付入驻纺织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企业专项奖补资金256万元,助力企业复产达产。组建注册会计师服务团及时开展财务援企行动,协助企业争取财政金融支持,全年辖区内11家银行共为2101家企业(含个体商户)提供复产贷款58.71亿元。做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贴息申报工作,及时拨付关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优惠贷款贴息的中央直达资金19.98万元。合理简化程序,积极推进疫情防控政府采购便利化工作。组织全区351家采购预算单位通过“832”扶贫采购平台向全国贫困地区采购农副产品151万元,助力扶贫攻坚。
(三)优先“三保”,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应
通过严控新增支出、严控预算调剂、加强绩效管理、压减低效无效支出等措施将过紧日子落到实处,推动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积极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以“政府的紧日子”保障“群众的好日子”。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投入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十类民生支出完成55.33亿元,同比增长8.5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93%;全年“三保”预算支出57.1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64%。切实加强支出预算制约,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坚决兜牢“三保”底线,落实“六稳”“六保”任务。
(四)加强管控,持续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按财政“大监督”的总体思路,将财政项目资金从预算绩效全过程贯穿到财政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开展财政资金“双监控”管理及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扎实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工作,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和国库集中支付无纸化改革。全面推行“村账镇理”工作,规范农村经联社的建账核算行为,为农村“三资”安全规范运行提供了保障;圆满完成我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成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委托第三方对全区17个省定贫困村进行阶段性专项审计,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开展减税降费专项检查,确保国家政策落地,企业明显减轻税费负担。开展部门预决算公开核查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区预决算信息公开质量。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促进我区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牵头协调落实潮南区自来水公司向东莞农商银行贷款1.41亿元,做好潮南捐赠潮阳联社资产置换变现工作,使潮阳联社资产改制顺利进行,确保潮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按时完成申筹、实现挂牌开业。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规范小额贷款工作,维护了正常金融秩序。开展资金安全重点检查工作,有效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加快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移交893人。加大财投项目评审工作力度,全年审核政府投资项目510个,审核金额304636万元,节约财政资金13045万元;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全年办理政府采购备案1725宗,采购总额2.14亿,节约财政资金约457万元,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深化改革、实干担当,在社会各界理解、关心和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财政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落实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政策提标扩围,刚性支出逐年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不断加大。二是受制于经济发展规模及质量,财政收入缺乏有后劲的支柱财源、规模财源,政府可统筹财力有限。三是人均财力相当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基本公共服务区域不均衡的状况仍然存在。四是统筹财力思路不够开阔,政府筹资手段不够丰富,财政保障手段较为单一,债务资金的大预算调配功能有待增强。五是财政管理新理念的认识还不到位,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的约束力有待加强等。
2021年预算草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区财政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科学研判财政形势,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系统谋划财政工作,主动担当作为,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一、2021年财政收支形势和困难
今年本级财政收入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但随着去年中央财政特殊政策的逐步退出,地方实际可用财力增幅预计将有所降低。同时,各领域财政支出增长刚性较强,实施“十四五”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民生、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等方面资金需求较大。此外,以前年度累积后推的支出责任沉重,历史欠账亟待消化,今年的财政形势预计将更加严峻,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面临的挑战将会更大。
(一)收入预期目标实现难度大,可支配财力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一是按照市建议的增长7.5%目标,我区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为115325万元,但预计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一定难度。二是以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否能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存在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保重点”各项支出的落实及年终预算收支平衡。三是今年各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预算依然处在“紧平衡”状态,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预计与上年持平,也将影响可支配财力的增长。
(二)支出需求扩张势态将持续,库款保障和调度压力大
基本公共服务的扩面提标,进一步落实“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带来的增支压力将持续加大,2021年“三保”和重点刚性支出需求大幅增加,主要有:绩效考核奖金及离退休人员年终慰问金1.74亿元(比上年增加0.46亿元),保基本民生5.92亿元(增加1.06亿元),PPP和特许经营项目政府付费共计8.81亿元(增加2.1亿元,其中:污水设施项目政府付费4.74亿元、垃圾焚烧及处理项目政府付费1.24亿元、债务还本付息2.66亿元、3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还本付息0.17亿元)、镇级体制改革财力性补助资金1亿元(增加0.5亿元)、亚行贷款项目支出1.8亿元(增加0.5亿元)等。2021年我区市政设施、重点项目、教育事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污染防治等领域财政投入将持续增加,2021年财政支出需求扩张势态未变,财政库款保障和调度压力较大。
总体上看,2021年我区财政收支压力仍然较大。
二、2021年预算编审的基本原则
根据《预算法》关于“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规定,2021年预算编制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是依法依规。严格遵守预算法及预算编制各项规定,实行全口径预算编制,加大统筹力度,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预算。二是保障重点。优化支出结构,兜牢“三保”底线,确保不留“硬缺口”,优先保障各级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疫情防控和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三是厉行节约。坚持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真正把过“紧日子”贯彻到预算编制全过程,精打细算、节用裕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四是绩效导向。推进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管理,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全面反映财政投入的产出、效益和满意度,规范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及精准度。五是明晰权责。落实部门主体责任,加强事业发展规划研究、政策谋划和前期论证,做实做细项目库,突出重点统筹编制本部门年度预算。六是防控风险。强化年度预算理念,增强预算执行约束力,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防控财政风险。
三、预算审核工作措施
(一)坚持以收定支,确保年度收支平衡
一是科学预测收入增长预期。在充分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和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合理确定收入增长预期,大力挖掘收入潜力,有效盘活各类资产资源,依法依规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创新国有土地运营管理机制,加大国土出让力度。二是加强收入统筹管理,进一步提高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坚持量入为出,严控新增支出事项,合理确定支出规模。除各级党委政府确定的推动疫情防控和各项民生政策提标扩围以及法律法规有明确要求的重点领域支出增长要求外,原则上不予新增安排,常规性新增任务通过调剂现有资金解决。
(二)优化支出结构,突出保障重点支出
一是落实部门主体责任,加强规划政策对接,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优先统筹保障国家、省、市、区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政策性刚性支出以及部门正常运转的必需支出。二是压一般、保重点,清理释放支出进度慢、低效无效的项目支出,形成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系统谋划预算安排,确保“三保”不留“硬缺口”。如2021年预算执行中“三保”存在“硬缺口”,将优先从部门未下达、或已下达但沉淀未支出的资金中调剂解决。三是加强支出统筹管理,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强化预算资金、债券资金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统筹衔接。
(三)严格审核机制,从严从紧安排支出
一是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对不该安排的支出和可干可不干的项目,一律不列入预算,压减腾出资金优先安排用于落实“三保”支出、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对部门预算一般性项目支出按不低于10%予以压减;对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的专项资金支出按不低于15%压减;压实做细基建类、信息化新建类项目,按保重点原则列入预算或纳入备选项目;建立预算安排与上年预算执行进度挂钩审核机制,预算执行进度慢、资金使用效率低的,相应压减今年预算安排金额。二是严格执行支出标准、资产配置标准,从严从紧审核支出预算。如会议费、培训费等行政性支出按现有定额标准编制;对办公用房修缮、公车配置、办公设备配置等已有资产配置标准的项目严格参照《常用公用设施配置标准表》编制,对没有资产配置标准的,应当充分论证、从严控制。三是树立成本控制理念,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规模要从源头进行控制,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考虑我区财政承受能力,以节约财政资金为原则,尽量节约投资,优化建设方案,合理控制投资项目成本,防止铺张浪费。区发改、财政部门要严格审核,以实用为原则,附加配套设施应尽量压缩,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严控新增支出,规范暂付款管理
一是严格遵守《预算法》规定,牢固树立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理念,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坚持“先谋事,再要钱”,预算执行不得突破年初预算盘子,除列入备选项目库的项目外,“不可预见性支出”一律通过部门内同类型项目和年初预留经费调剂解决。二是规范暂付款管理,按照“锁定总额、消化存量、严控增量”的原则,严控无预算资金调剂审批和对外借出款项,列入备选项目库项目应结合国土出让情况以收定支,一律由区政府审批,5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3000万元以上的,提交区委常委会会议审议。三是申请设立“三保”专户,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资金拨付顺序,做好库款调度工作,优先足额保障“三保”支出,全力兜牢“三保”底线,确保不出现财政运行风险。
四、预算安排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根据市建议的收入目标,我区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325万元,同比增长7.5%。其中:
(1)税收收入81634万元,增长10%。
(2)非税收入33691万元,增长1.89%,其中:税务部门4550万元,下降4.94%;财政部门29141万元,增长1.43%。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9.21%,比2020年占比30.82%下降1.61个百分点。
2、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按照上述工作措施压减后,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需求仍高达43943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29827万元,项目支出178506万元,亚行贷款还本线下支出3100万元,体制和专项上解28005万元。按照“收支平衡、不列赤字、三保优先”的原则,在对支出项目进行严格筛选以及调入政府性基金统筹使用后,一般公共预算仍无法实现平衡的情况下,将项目支出中的政府付费类支出、基建类支出、部分非刚性支出55776万元剥离预算支出盘子并列入备选项目。筛选后的2021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负担383662万元,比2020年执行数305849万元增支77813万元(主要是前述上年遗留支出责任和今年新增刚性支出),增长25.44%。包括:
(1)基本支出229827万元,占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9.90%,增长7.42%,其中:工资性支出148415万元(教师101368万元),增长11.74%;工资配套支出60616万元,下降2.80%;其他人员支出17749万元(包括基本支出预留项目、职业年金做实和补计息资金等),增长29.22%;公用支出3047万元,下降11.81%。
(2)项目支出122730元,占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1.99%,增长106.11%。其中:常规预算113790万元,增长119.50%;综合预算8940万元,增长16.04%。
(3)线下支出31105万元,占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1%,下降3.88%。其中:亚行贷款还本支出3100万元,增长45.88%;体制和专项上解28005万元,与上年度持平。
3、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21年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财力572587万元,下降6.51%(其中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可支配财力215328万元,增长2.2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325万元;(2)上级财力性补助收入100000万元;(3)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20000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400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80000万元;(4)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转贷收入8201万元;(5)亚行贷款项目债务转贷收入17000万元;(6)上年结转收入12058万元;(7)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3万元。
2021年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负担740921万元(其中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财政负担383662万元):(1)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2557万元;(2)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支出320000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400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80000万元;(3)上年结转支出12058万元;(4)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还本支出8201万元;(5)亚行贷款项目债务转贷支出17000万元;(6)亚行贷款还本支出3100万元;(7)体制和专项上解28005万元。
收支相抵,缺口168334万元,需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168334万元弥补。此外,一般公共预算尚有55776万元的支出需求无法纳入预算盘子,列入备选项目,需待预算执行过程中视新增债额度和土地出让情况调整安排。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1年国土出让收入预算250000万元,对比上年收入95694万元增长161.25%,加上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277450万元,同比增长145.35%。
各项收入预算情况:(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50000万元;(2)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5100万元;(3)彩票公益金收入350万元;(4)污水处理费收入2000万元。
2、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2021年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需求达到510135万元,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09988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偿还本金147万元。为确保政府性基金预算腾出财力弥补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缺口,我们按轻重缓急对预算项目进行严格筛选,将支出需求中的部分政府付费类支出、基建类支出和非刚性支出合计401019万元剥离预算支出盘子并列入备选项目。筛选后的2021年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负担109116万元,增长139.34%。除彩票公益金收入35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偿还本金(线下支出)147万元支出外,其他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均在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中安排,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视各项收入实际进度和规模调整支出来源。
3、全口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21年全口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353177万元,增长8.30%(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可支配财力277450万元,增长143.80%):(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77450万元;(2)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60000万元;(3)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转贷收入13240万元;(4)上年结转收入2487万元。
2021年全口径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负担184843万元,下降28.33%(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负担109116万元,增长139.34%):(1)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8969万元;(2)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支出60000万元;(3)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还本支出13240万元;(4)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47万元;(5)上年结转支出2487万元。
收支相抵,盈余168334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弥补财力缺口。此外,政府性基金预算尚有401019万元的支出需求无法纳入预算盘子,列入备选项目,需待预算执行过程中视新增债额度和土地出让情况调整安排。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盘子虽实现了账面平衡,但仍存在45.68亿元的支出需求由于没有财力来源,未能纳入预算盘子,合计本级财政总支出需求达到94.96亿元。此外还有暂付款挂账18.8亿元没有财力来源、亟待安排财力消化。2021年区财政可筹措用于促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财力非常有限,当前我区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经济管理和组织收入工作力度,确保超额完成全年一般公共预算和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目标,同时尽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推行PPP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解决部分亟需上马的交通、环保、水利、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三)“三保”支出预算
1、基本情况
按照省定标准,我区2021年“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预算480013.86万元,其中:“保工资”支出预算176439.9万元、“保运转”支出预算8102.92万元、“保基本民生”支出预算295471.04万元(含上级未提前下达92501.11万元),均足额落实省定标准。
2、“三保”支出预算上级审核意见落实情况
财政部广东监管局对我区“三保”支出预算初稿提出以下审核意见:“2021年“保基本民生”支出需求表中个别项目实际应保障人数与业务部门提供数据存在差异;2021年“保基本民生”支出需求表中部分项目实际应保障人数与省直部门提供数据存在差异;‘保运转’执行标准与省定标准相同,请再次核实”。
我们按照上述意见对“三保”支出预算进行了修改完善,会同各业务主管部门重新核实“保基本民生”支出需求表中各项目实际应保障人数,确保应保尽保;重新核实测算我区“保运转”执行标准,充分保障我区各单位“保运转”需求。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1年我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34534.8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95452.8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9081.94万元。
2021年我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31361.7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95055.3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6306.44万元。
收支相抵,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结余3173.0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97.5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775.5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45752.2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0658.6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5093.64万元),累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结余48925.3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1056.1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7869.15万元。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我区现有经营性国有企业15家,包括:粮食系统国有企业11家、水务系统国有企业4家。粮食系统国有企业处于长期亏损经营状况,按规定不纳入国有资本预算;4家水务系统国有企业预算2020年经营净利润合计34.08万元,按上缴比例(净利润的25%)8.52万元计为2021年国有资本收益(预算收入);国有资本收益按30%调入一般公共财政2.56万元,剩余5.96万元根据国有企业需求分配使用,主要用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等。
(六)政府采购预算
经对各预算单位编制的政府采购预算需求进行汇总,我区2021年政府采购预算105142.55 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资金103567.9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1000万元;非财政性资金574.6万元。
(七)全口径“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支出预算
经汇总审核,2021年全区各部门、镇(街)共编制三公经费及会议费预算数1665万元,其中:会议费341万元,因公出国(境)费3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15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520万元,公务接待费387万元,培训费372万元。
五、2021年财政工作重点
为确保2021年财政平稳运行,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强化收入管理,进一步夯实财力、拓宽财源。在全面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要积极挖潜增收,加强税收征管,加大力度打击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确保应收尽收,营造公平税负的营商环境;要加强征管协作,实现税务部门与供电、国土、住建、发改、工信、统计等部门以及各镇(街)的信息共享,发挥各部门协税护税作用;要加强纳税评估,税负率与平均水平偏离较大的应重点稽查,严厉打击偷税漏税,严格执法、提高震慑力,堵塞管理漏洞。要尽快谋划国有土地统征出让和国有资产盘活变现计划,依靠国有土地和资产处置出让收入、附带的税收及非税收入来缓解财政收支压力。要加大罚没惩处和收费项目征缴力度,包括清理处罚违法建设用地项目、收缴房地产项目公租房配建金等;加快自来水“直抄到户”工作扩面提速,将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纳入自来水费带征,进一步规范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的征收管理。
(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优先落实各项民生实事资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百河千沟万渠大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创文强管”深入农村基层。支持推进生态环保建设,加快实施重点污染治理,推进练江流域整治。健全公共保障服务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以及高龄补贴等扩面提标,持续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扶持救助力度,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厚植发展根基,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发展新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全面实施上级和我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改进财政扶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定点精准调控和四两拨千斤杠杆效应,采取股权投资、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拓展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渠道,扶持企业做强做大,积极培育企业上规上限。支持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台湾农民创业园以及其他工业园区建设,以园区为支撑,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打造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支持科技创新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等新业态的发展,因地制宜培养新税源,增强地方“造血”能力。
(四)补短板促发展,多方筹集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做优公共财政,拓展收入来源,多渠道推动土地储备、综合开发运营,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增强政府综合财力。在“项目谋划早、对接沟通快、推进措施实、资金使用好”上下功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好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努力补齐交通、民生、环保、教育、水利等短板。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和变相举债。
(五)完善理财机制,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坚持创新发展,稳步推进改革,以改革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关系。实施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明晰预算管理权责,强化项目申报执行管理,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快实施“数字财政”试点改革,完善项目库管理,提前项目储备、加强项目论证和择优排序,早编细编优编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度和预算执行的到位率。加强财政资金统筹管理,推进政府预算体系、重点科目、部门预算、专项收入、存量资金、债务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及跨年度预算的统筹协调。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将支出进度、预算执行率、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相衔接,杜绝低效无效支出和突击花钱现象。推进预决算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促进依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