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密码》系列课程开讲啦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当键盘取代笔墨,当微信代替了书信,印在纸上的文字墨香,似乎就逐渐从我们的生活里消失,你有多久没有认真地写过字了?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书法,提高书法艺术鉴赏与实践能力,精选了来自《CNKI群艺学堂》的精品课程,今日将带领大家学习《书法密码》系列课程的第一节:帖学与碑学。 ►观看地址 2.清代的“馆阁”与“帖学” 作者:葛承雍 摘要:晚明遗民的异端“余风”,如果说在清朝刚入关需要搜罗人才、利诱文人时还显得宽宏大量,那么,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巩固,朝廷对文人知识分子的高压政策就应时而出了。这种在精神领域的专制手段实际上是继承和发展了明代的君主专制,造成文字狱大兴,对一切异端思想进行镇压。 作者:霍超
摘要:梁同书(一七二三—一八一五)是乾嘉时期的帖学名家,位列清四家之一,他少年入仕但仕途短暂,三十六岁因足疾闲居杭州。梁同书谨守帖派传统,以温雅端正之书风立世,其学书从颜真卿、柳公权入门,结字谨严,中年师法米芾,愈臻变化,晚年随行己意,纯任自然。梁同书以行草书和大字题额称世,名满天下,妇孺皆知其书盛名,海内海外都以梁同书的片纸只字若拱璧之珍。其榜书大字用笔苍穆,结构谨严,颜面柳底,有磅礴的气势。纵观梁同书的学书历程,自始至终都坚守在帖学的范畴,梁同书的榜书大字创作主要取法唐碑颜柳,未直接取法北碑,亦能有自家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