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微信二维码
  •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 无障碍版
砺青中学史略
  • 2009-04-29 21:42
  •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字体:    

    砺青中学是1937年秋,爱国知识分子郑国凯、郑国让等筹资创办的。校址设于沙陇兴陇宝泰内,郑国凯自任校长。

    1937年秋,日本侵占华北地区,挑起七七芦沟桥事变。八月十五日,日军又侵占上海,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要求抗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砺青中学就在这战火的后方招收了第一届学生,并定名为私立战时砺青初级中学。取名砺青,意在砥砺青年,奋发向上,冠以战时,标明创办学校背景。1940年,学校立案,删去战时二字。

    砺青中学校舍是由郑国凯、郑国让在取得族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借用家族宝泰祠堂花园及部分四点金作为教室、校务处及学生宿舍的。学校从第一届招收新生10多人到1939年三个年级三个班共140多人。以后逐步增加,略具规模,教室由原来的祠堂可供四班就读,发展至增加祠前坊二个班。学校的教师多是从当时沦陷的上海、广州等城市返乡的高级知识分子。国凯不惜重金,把这些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聘请至校任教,同时购置大量的图书和仪器,成为潮阳当时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名牌中学。

    1939年起,汕头、潮阳等地相继沦陷以后,日伪军不断窜入内地骚扰。1943年连月干旱,粮食失收,饿殍遍野,学校曾一度迁至大埔、简朴老祖祠及港头等地方上学。当时局势动荡不安,生活极为艰辛,但学校教师仍一面坚持上课,一面宣传抗日,高唱着砺青在炮火中诞生等抗日救亡歌曲。这一时期的教师有郑国让、林国雄、高孝良、陈和鸣等。

    19458月,日本宣布投降,砺青中学师生欢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同年冬,学校回迁原来校址。

    1946年,学校由每年秋季招收一届,改为招收春秋两届,计有6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成倍增加。至1949年,初中毕业生共有12届,约400人,有的毕业生继续升高中,有的参加革命队伍,有的则任教于各校之中。在这期间,国民党当局正调集大量部队准备内战,中共地方组织派孙波、萧明、姚传声等共产党员到砺青中学任教,在学校建立了地下党小组,发展了马军、郑冠、吴声义等10多名党员,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19501月,砺青中学由沙陇区人民政府接管,19522月,学校经费由县人民政府拨发,校址从宝泰迁至成田乡原中民小学。19538月,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转为公办,称为砺青初级中学。1955年改为潮阳县第九中学,1956年改称潮阳县第一华侨中学,开始增设高中班。1958年,第一华侨中学改称沙陇中学。1961年,学校班级增加,在中民女校扩办8个教学班。文化大革命初期,学校改名为练江中学。1969年,学校分拆为成田、沙陇二个中学,沙陇中学从原学校分出部分仪器和设备,选址陈苏埔新建校舍,并在1972年把原办于亭仔庵的沙陇农业中学合并于沙陇中学。

    1980年秋,侨居泰国的校友李光隆、郑钟润、郑锦励、郑述展等,及海内外校友联名向有关部门陈述了国凯创办砺青中学的威望与影响,要求恢复母校砺青中学的校名,19811月,砺青中学的新牌匾挂于校门之上,恢复了原来的校名。

    1987115日,砺青中学在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易变之后,迎来了第一个校庆活动,来自全国各地、侨居海外的校友欢聚一堂,畅怀叙故。当年风华正茂的校友,如今已是鬓毛斑白,行路佝偻的老人。同窗学友之谊,使他们顿觉年轻了,在庆祝砺青中学建校五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中,有汕头市及潮阳县的党政领导,有历任砺青中学的校长、教师,有各界知名人士特邀代表、海内外校友共487人。

    现在,砺青中学正在逐步发展,随着旅泰校友李光隆先生赠建的淑琴图书馆的落成,学校校园面积的拓宽,校友们踊跃捐资,教学楼、教师办公楼,及配套设施正在逐渐形成规模。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相信砺青中学在各级领导、学校师生的努力下,将是前程无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