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雷俊杰委员:
您在汕头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以潮文化、侨文化为依托,打造乡村文旅产业集群的提案》,我区已收悉。您提出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给我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要特别感谢您对我区乡村文化旅游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区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潮南区立足于侨文化优势及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潮文化、侨文化为依托,因地制宜创办乡村文旅产业集群、挖掘和展现潮汕村庄在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特色产业、民居风貌等方面的特色资源,培育发展乡村旅游、文创产业、康养产业等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一、深挖“非遗”元素,增添文化色彩。注重加强非遗保护传承,积极开展区级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的申报评定与命名及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至目前,全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省级以上代表性项目5项,传承人5人,传承基地2个;市级以上代表性项目12项,传承人17人,传承基地4个,研究基地1个;区级以上代表性项目22项,传承人22人。突出文化引领,建成潮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馆内集合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级非遗项目共11项,分区域进行非遗艺术品、道具、手工制作工具等展示。同时,鼓励支持建设大寮嵌瓷、胪溪壁画、陇美金漆画等一批民办非遗展示场所,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等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更好展示我区非遗工作成果,打造乡村非遗文化特色。
二、保护侨批历史遗存,传承延续文脉。加强潮文化、侨文化保护和传承,有序推进重点文保单位文物修缮工程,积极发掘有价值的文物申报为文保单位,通过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留存好文物本体及承载的历史信息。完善侨批捐赠者奖励机制,加强对海外侨团侨批的征集,通过加强与侨团的接洽,面对持有侨批的海外社团、华侨家族、归侨侨眷,进行寻访征集、整理归档。挖掘陈四合侨批局、田中央社区侨批业、东兴汇路等侨批相关历史文化遗存及背后人物故事,传承和发扬侨批文化精神。2021年推荐承载侨文化的德顺盛信局申报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德顺盛信局位于曾被中侨委列为全国重点侨乡之一的成田镇田中央社区,是潮汕地区现存比较完整的批局旧址,记载着侨批史、华侨史,具有重要的文化保护价值。
三、发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文旅项目。鼓励各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地理及“侨”资源等优势,依托村庄原有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潮汕美食以及特有的侨乡潮韵,深入挖掘侨村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深厚的底蕴和潜力,发展特色乡村文旅项目。同时,努力推动各个侨村逐步形成以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潮”“侨”风情为主的产业格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功能不断向二、三产业延伸拓展,并在保障农业生态、文化传承、丰富生活、教育展示、旅游观光、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陇田镇东华村以创新“文旅+农业”双链模式,深耕“潮风水韵”乡村文化,创立“智慧农业产业链+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打造了首个以“科普农业+文化旅游”为产业发展的美丽乡村,于2019年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荣誉称号,2021年东华村潮乡旅游景区被确定为国家级3A旅游景区。2021年红场镇大溪坝村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下来,我区将更加注重以“潮侨文化”为基础,深耕我区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文旅产业集群,推动文旅产业规模化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融合意识。立足于潮汕文化、华侨侨批文化、嵌瓷文化、剪纸文化、英歌文化和民居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寻求与旅游发展的结合点,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按照乡村文旅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思维进行谋划发展。
二是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文化传承人、文化专业户和农村文化干部的培育与扶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锻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文旅发展人才队伍,引进人才,配齐队伍,为乡村文旅项目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资金投入。对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潮汕音乐、戏曲曲艺和绘画等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物质保障;完善相关旅游发展基础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食、住、娱、购等服务;重点支持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和发展。
四是探索文旅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打造乡村文旅产业集群。整合资源,培育特色,规划开发文旅特色小镇,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和文旅特色小镇发展结合起来,打造以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东仙社区和红场镇苏林村、大溪坝村为主体村的“红色侨乡”特色精品示范线,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发展壮大文旅产业,推动文旅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更高水平、高质量的文旅融合发展。
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