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文广旅体局2019年度全面工作情况和2020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中共潮南区委:
一、2019年全面工作情况
(一)夯实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打好阵地牌
一是优化整合区域公共文化资源,对照《汕头市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16-2020年)》,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广东省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量化标准(2015年度)》,加快推进我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至今年年底,已建成示范点25个,全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全覆盖。通过召开2019年公共文化工作会议,开展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升级计划,进一步完善服务目录,丰富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效能。同时,强化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工作,做好2019年文化馆、站评估定级工作,以评促建,推进文化馆、站设施完善、免费开放、活动开展、内部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全方位提升。同时,对2019年省财政补齐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短板奖补资金补助的58个村(社区)的提质升级工作和5个镇综合文化站进行实地指导,并做好资金使用计划的审核把关,今年共拨付资金约610万元。
二是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逐步推进。从今年5月着手进行总分馆建设以来,在全区范围内挑选符合条件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率先作为分馆,以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点,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至今年年底,已建成区图书馆、文化馆两英镇分馆、陇田镇分馆、峡山街道分馆、陈店镇分馆,共初步完成5个分馆和15个服务点书库建设任务,另一批分馆和服务点正在逐步建设。
(二)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打好服务牌
一是惠民活动形式多样。为进一步宣传推广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我局积极举办传统艺术培训、文艺汇演。如:2月1日在区文化馆举办“2019迎新春送春联”文化惠民活动;2月8日至10日,在区文化馆大楼前举办文化惠民春节灯谜会猜活动;2月14日举办“非遗记忆 文化潮南”—潮南区2019年非遗项目展演;2月17日举办“讴歌新潮南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3月17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展”;在仙城镇波溪村举办“2019潮南区文化惠民巡演活动”;.3月29日举办“税收宣传进馆”暨公共图书馆法展览活动。6月5日在两英高堂学校举办“书香古韵—中华古籍之魅力”进校园活动暨《环球最美书店之旅》图片展。9月26日举办“水墨丹青颂华诞”书画作品展。12月4日举办潮南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书法精品展。12月12日举办“我是朗读者”朗读比赛活动。
二是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有效落实。区文化馆和区图书馆通过举办多形式文化惠民活动,认真落实免费对外开放服务。1.区文化馆面向全区青少年免费举办2019年暑期特训营,开设课程“小主持人”、“少儿舞蹈”、“尤克里里”等,共计12课时,约80名青少年接受培训。区图书馆举办暑期公益培训班,共四期,分别为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美术素描、剪纸兴趣班,每个班招生20人。全年特训营和艺术培训课培训学生共计600余人。9月8日由区图书馆主办 “迎中秋,品民俗”中秋节主题活动,在图书馆二楼阅览厅举办。现场20组亲子参与,让小读者们感受中秋佳节的文化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月14日由区图书馆主办区图书馆阳光嘉园实验幼儿园服务点启动仪式暨绘本故事分享会。12月12日,在区文化馆启动我是非遗”小小讲解员活动,加强人民群众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了解,弘扬推广我区的传统优秀文化。2.截至今年年底,区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3万多人次,办借书证4792人,图书还借数52174册次。移动图书馆总点击量1331677次,读者访问量次数322479次,图书下载次数4542次。馆藏图书17.6万多册,其中纸质图书7.6万册,电子图书10万。
(三)实施传承保护工程,打好保护牌
1.文物保护方面:坚持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继续深入做好文化保护工作。4月19日,峡山柯氏家庙成功入选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同时,我局积极组织发动第七批文保单位申报工作,专门组织力量对提交申报资料的古迹逐一进行现场考察和审查,最终将郑氏宗祠等6处古迹推荐申报第七批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推进重点文保单位文物修缮工程。一是继续做好省级文物东里寨的修缮设计工作。2019年5月启动东里寨之大门、角楼修缮工程,至7月底完成项目立项、预审、招标、施工各个环节,项目施工委托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开展完成。二是持续高度重视红宫的修缮工作。聘请专业修缮设计公司对红宫修缮进行设计,今年已完成了红宫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并获得省文物主管部门的同意修缮批复,目前正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争取早日对红宫进行修缮、保护好红色文物,传承好我们的革命历史。
根据全区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11处,公布汕头市潮南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共有91处,其中包括古遗址10处,古墓葬22处,石窟寺及石刻5处,古建筑3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2处;第五批市级文物单位中新增3处,第六批市级文保单位中新增4处。至目前不可移动文物共118处,文物保护单位36处(其中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红宫、红场)、陇田镇东里寨和峡山柯氏家庙等3处文物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3处)。
2.非遗保护方面:5月份开始,积极做好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申报工作,推荐区级传承人姚顺平、胡楚城、许锡群申报,并于7月初完成申报前评审及公示工作。结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5月31日在区图书馆、文化馆联合举办“粽情粽意”端午节主题活动。6月3日在胪溪社区文体广场举办“非遗保护•你我同行”潮南区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展演宣传活动,6月5日在成田镇大寮学校举办 “嵌瓷非遗进校园”活动。同时,今年区非遗展示馆接待有组织的集体参观14次,接待群众参观8000多人次。
(四)深度谋划旅游发展格局,打好旅游牌
一是重点谋划大南山片区旅游规划和发展。7月中旬,区长牵头带队、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区大南山片区旅游发展进行调研;区分管领导黄丽凤常委专门带队到仙城、红场、雷岭沿途开展具体调研,提出极具指导性、建设性的项目思路;我局也先后多次专门邀请市局分管旅游体育的领导及相关科室、市体育界有关协会负责人到现场进行调研。通过反复实地调研,全面了解掌握了该区域发展现状、相关配套发展水平、现有可开发资源、周边道路以及配套等方面的情况,几经推敲、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挖掘资源优势 打造“旅体融合大南山”工作方案》。目前我局已邀请专业的旅游公司开始开展大南山片区旅游规划工作,预计于2020年1月完成规划成果初稿、评审稿,2月完成定稿。
二是全力支持我区特色旅游项目发展。重点支持的旅游特色项目有东华村乡村旅游项目、红场大溪坝红色村旅游项目、井都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等。指导东华村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发展,创立乡村振兴发展创新模式,打造成为潮汕乡村振兴的典范,经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核东华村于2019年9月被拟公布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00个村名单予以公示。鼓励大溪坝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红色旅游村,打造红色旅游核心,带动升级山地特色农业。支持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形成以特色蔬菜种植、特种水果栽种、畜禽水产良种引进与繁育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生态园。
三是继续打响“潮南荔枝旅游节”品牌。我局持续重视我区旅游品牌建设。由区政府、市文广旅体局主办,雷岭镇政府、区文广旅体局承办的“2019汕头潮南荔枝文化旅游节”于6月29日在雷岭镇成功举行。本次活动内容丰富,特点鲜明,主要旅游线路活动和内容包括:游客进荔枝园亲摘、品尝荔枝;荔枝及其他特色水果、产品集市;雷岭山区“农家乐”,整合了我区“绿色”、“红色”、“农家乐”和“滨海度假”、“特色民居”等旅游特色,丰富了潮南旅游产品。充分利用荔枝旅游节活动的契机,组织全市多家媒体、旅行社亲临荔枝种植园进行采访和相关报导,大力宣传山区特色农副产品文化,推广生态、红色旅游线路。通过向大众、国内外农副产品采购商推介潮南山区绿色、特色产品,更好地提升了雷岭荔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潮南荔枝旅游节”品牌活动丰富了我区旅游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切实完成旅游厕所项目建设工作。根据上级关于旅游厕所革命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我局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扎实推进旅游厕所工作,进一步提升旅游厕所的建设管理水平,完善旅游发展相关配套。2019年旅游厕所新(改)建计划任务4座,共完成5座(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汕头市潮南区溪西文体公园、东里寨公厕、两英生态公园公厕、东华村南寨门前公厕),超额完成今年计划。5座均已录入至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并完成百度电子地图上线工作。根据上级补助旅游厕所资金安排,拨付给陇田镇溪西社区10万元,陇田镇东仙社区15万元,陇田镇东华村15万元,合计40万元。
(五)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好体育牌
一是群体方面。通过宣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让全区人人参与全民健身。全区在编的国家、省、市区健身协会(站、点)36个;社会体育指导员5000多名;区体育总会荣获国家级荣誉三个,省级“体育先进单位”六个,逐步形成了以区体育总会为龙头,区老年人体协为载体,各镇(街道)体育活动中心和单项体育协会为骨干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8月8日成功举行2019年潮南区“活力潮南 助力亚青”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暨汕头市第二十届“体育节”汇演。8月11日,在潮南区科利园实验学校举办的潮南区第一届少儿围棋锦标赛。12月21日,在两英镇墙新学校举办两英镇首届少儿围棋锦标赛,2019年举办“社区篮球100场比赛”,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全区广大群众体育文化生活,也有力促进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是竞技体育方面,今年我局组织运动员参加汕头市青少年锦标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跆拳道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其中金牌5块,银牌12块,铜牌9块,武木套路团体总分第三名,其中金牌1块,银牌4块,铜牌5块,游泳锦标赛,获得2个金牌,1个铜牌的好成绩。
三是借助汕头市在2021年举办亚青会的机会,在全区各镇(街道)进行宣传,积极营造喜迎亚青会的良好氛围,将我区二个体育场馆争取作为备用场馆。
四是重点推进全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11月20日黄丽凤常委专门主持召开全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推进会。阶段来,在区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下,相关镇(街道)通过积极统筹安排工作,督促各村(社区)与施工设计单位接洽沟通,并正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截至目前,已有10个5人制足球场地完成设计方案,正准备在所在镇(街道)“三资”交易监管平台公开招标,另12个5人制足球场地正在设计方案阶段,力争今年底前动工建设。
(六)加强市场管理,打好管理牌
为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我局坚持以保平安、促和谐为工作重心,扎实开展市场管理工作。按照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经营管理行为,倡导诚信经营,加强行业信用建设,推动经营场所创文提质升级。一是做好行政审批工作,完成了12家KTV娱乐场所和1家游艺娱乐场所的延续换证工作,3家KTV娱乐场所变更工作,注销了4家网吧工作。目前,全区共有星级宾馆5家,游泳场所2家,娱乐场所31家和网吧39家。二是加大力度净化我区社会文化环境,严肃查处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市场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制订了《潮南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潮南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清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逐步完善“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数据建设,健全行政执法过程全记录清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执法依据信息、执法程序流程图等事前信息。2019年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324人次,检查经营单位235家次,其中娱乐场所66家次,印刷企业94家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51家次,出版物经营单位5家次,游泳场所9家次,旅游市场5家次,影院4家次,网站1家次,立案7宗,结案7宗,共处罚金额48896元。
二、2020年工作计划
(一)围绕机制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建设和巩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一是要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改变基层文化服务相对落后的局面。二是要创新文化服务提供方式,健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服务体系,完善流动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三是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文化设施共建共管共享,继续联系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立项报批工作,配套建设好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积极引导行政村(社区)建设文化活动室。四是要建立健全评估考核体系,制订考核标准,对下属单位、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进行评估考核,多形式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
2.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强市和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进一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举办艺术培训、送演出下乡等一系列文娱活动,活跃基层群众文化。同时,加强统筹、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拓展内容。
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一是继续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整理上报相关普查数据。二是建立健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解决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积极挖掘和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抓好文物保护基础和重点项目,积极推进糖葱薄饼、束砂等特色技艺的申遗项目。加强非遗抢救性保护,形成政府主导、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局面。四是推动实施文化人才培养,抓好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二)谋划旅游布局,融合文化旅游资源
把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红色旅游主题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旅游特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规划:协调有关单位通力协作,逐步开展几处大南山革命活动遗址的修缮工作;整合我区大南山革命遗址、仙城生态风景区、田心湾海滩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红色”、“绿色”、“蓝色”各项旅游资源统一进行规划,提炼特色。通过邀请旅游规划公司开展项目规划过程中,尽可能为其提供规划所需基础资料,负责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等方面的支持性工作。二是推进仙城两个风景区的评AAA级旅游景区步伐。要主动配合仙城镇政府推进仙湖、翠峰岩景区的管理体制建设,指导景区的规划、设施配套建设,宣传推介两处景区悠久的人文历史,力争尽早创建AAA级旅游景区。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促景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使我区目前两个初具基础的景区上规模、上档次。三是发展资金的规划,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资金及早到位,做好资金投入规划,为我区旅游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三)建设长效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监管和执法
1.强化文化市场执法检查和监管。抓好执法队伍自身建设,积极拓展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信息队伍,实现由孤军作战向联合执法转变,自由裁量执法向阳光规范执法转变,被动执法检查向执法主动出击转变,从而达到“建立一支好的执法队伍,形成一个好的执法环境,得到一个好的文化市场”三个效果。
2.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强节日期间的文化市场管理,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配合公安机关对全区娱乐场所、网吧开展清查整治行动,强化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管理力度,继续督促文化项目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积极督促未办完消防手续的文化项目生产经营单位限期落实整改并补办完消防手续。
(四)整合体育资源,营造文化体育氛围
着力抓好小型健身场地建设,文体公园、广场、绿地、景区改造升级,进一步增设体育运动场所、运动器材、体育设施、步行道等。坚持“依托协会、活动中心、运动场馆、示范站点” 发挥引领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区体育总会、区老年人体协、各镇(街道)体育活动中心等体育组织、社会团体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区体育总会为龙头,以各镇(街道)体育活动中心和体育组织为骨干,以全区各个健身活动站点为基础的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努力探索群众体育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开展了体育“六进”活动,让体育活动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学校、走进机关、走进广场、走进公园。一是依托区体育总会、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各镇(街道)体育活动中心等体育组织,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主动主办、承办、协办各类体育赛事、文体活动。二是常态化举办“全民健身日”暨汕头市“体育节”大汇演活动;“九九重阳节”登山活动;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篮球比赛、武术、跆拳道比赛等。三是组织体育各协会参与“创文”“ 练江综合整治”活动和“美丽新农村”建设;“护绿大南山、保护水资源”徒步行活动;“迎春巡演”、“文体惠民,体育培训”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体育惠民政策,在全区营造“人人为体育,体育为人人”的浓烈氛围。继续牵头举办“粤东体育健康运动大会”大型体育赛事,积极推动体育发展理念、发展格局、发展模式、发展管理、发展主体和公共服务实现转变,打造体育赛事品牌。四是重点推进社区体育场馆建设,拟于今年年底完成建设5人制足球场23个。
中共汕头市潮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
2020年2月20日
—